內(nèi)蒙古樟子松是我國東北地區(qū)主要速生用材、沙區(qū)防護和“四旁”綠化的優(yōu)良樹種之一。該樹樹干通直,材質(zhì)良好,用途廣泛。樟子松耐寒性強,能耐零下40攝氏度的地溫,根系非常發(fā)達,可充分利用土壤水分,是抗旱性強的樹種,在沙壤土、栗鈣土、白漿土、沙土都生長良好。
樟子松育苗以露地苗床育苗為主,也可采用塑料小拱棚播種育苗。圃地應選擇在地勢平坦、陽光充足,最好靠近造林地的地方。此外還要求水源充足、水質(zhì)清潔、排水良好、無牲畜及鳥雀危害。
育苗容器
1、塑料容器袋,規(guī)格為8厘米*12厘米,底部開孔。
2、網(wǎng)袋容器:一般為5厘米*8厘米。根據(jù)具體情況,可選擇放置在托盤或?qū)S每馗ūP內(nèi)。
基質(zhì)成分及配比
1、松林中的腐殖土、苗床土和糞肥的比例為6:3:1.過篩后每立方土需加入3%硫酸亞鐵溶液20千克,拌勻后,用塑料布密封消毒,7天后即可裝袋。
2、玉米芯、鋸末、泥炭、珍珠巖和肥料的比例為37.5:37.5:10:10:5。 作床和容器擺放平整場地,除去雜質(zhì),床面寬為1.2米,床深12厘米,床長根據(jù)具體情況而定。床底一定要平整、踏實,床的四壁力求垂直,以備容器擺放。
兩床之間留出40厘米寬的工作道。容器填裝營養(yǎng)土后,再擺上苗床。容器填裝營養(yǎng)土時要裝滿填實。擺放營養(yǎng)袋時要求相互靠緊并盡量減少袋與袋之間縫隙,其縫隙可用細土填滿,利于保墑。采用小拱棚育苗,可在苗床內(nèi)容器播種后用清水澆透,然后再搭設小拱棚并用塑料布覆蓋,四周用土密封。 種子處理和播種將樟子松種子浸入0.5%高錳酸鉀溶液中1~2小時,然后撈出種子,用清水沖洗干凈,然后用清水浸種24小時,撈出后堆放在涼席上,置于18~20攝氏度的溫室內(nèi),蓋上濕布進行催芽。催芽期間每天至少澆水并翻動1次,1周后,當有40%種子裂嘴時即可播種。播種前需將容器基質(zhì)用水澆透直,然后用竹筷在基質(zhì)表面中心位置插一小孔,孔深0.5~0.7厘米,每孔播種2~3粒,然后用泥炭、鋸木屑和土的混合物覆蓋。播種過程注意保持種子濕潤而不失水。
苗期管理
1、澆水:幼苗生長期間要及時澆水,每天于上午和傍晚澆2次水,約10天后有40%種子出土時,要經(jīng)常澆水,少量多次,保持苗床濕潤。溫度轉(zhuǎn)暖時,小拱棚兩端要打開通風口進行降溫,于6月中旬,撤去小拱棚,并減少澆水次數(shù)。
2、施肥:種子出苗20天后,可施濃度為0.2%的尿素溶液。每周1次,進入生長盛期,可施氮磷肥,生長后期施鉀肥,促進木質(zhì)化,有利苗木越冬。
3、除草:播種后出苗前,用24%乙氧氟草醚乳油,每畝用商品量80~100毫升,兌水30千克,噴霧作土壤處理,能有效地防除一年生單、雙子葉雜草,對出苗安全;出苗40天后及整個生長期仍可繼續(xù)使用,防除雜草效果好,對苗木生長無影響。
4、補植與間苗:在幼苗全部出土后,發(fā)現(xiàn)容器有缺苗時,要及時進行補植。而當容器出苗較多時,可進行間苗。間苗在雨后天晴,陰天或灌溉后進行,只保留1株壯苗。
5、病蟲害防治:種子發(fā)芽后3個月內(nèi)易發(fā)生立枯病,若發(fā)現(xiàn)苗木病害應及時進行藥物防治。藥劑可選用0.5%~1.0%波爾多液或選用2%~3%硫酸亞鐵對苗木根頸進行噴射,施藥后用清水沖洗苗木。
6、越冬防寒:在秋季土壤上凍前澆足水分,并用細土覆蓋床面,埋土以超過苗梢5~7厘米為宜。翌年春季要適時撤去防寒土,撤土可分3次進行,整個過程約用10天完成。第1次撤土露出苗梢,以增加苗木間的通氣性,防止苗木發(fā)霉;第2次撤土露出上半部針葉,第3次將埋土全部撤去。